范建得觀點:離岸風電非關貴或便宜,該問的是價格理性與否!
范建得觀點:離岸風電非關貴或便宜,該問的是價格理性與否! 刊登於風傳媒 2019.01.28 隨丹麥的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宣布「終止執行合約」,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的願景及帶動綠能產業的擘劃頓受重挫。然則縱觀近月來的爭議,各方聚焦的重點似乎都在躉購費率該是每度電補貼新台幣5.8元還是5.1元的論述,以及其後延伸至中央(能源局)與地方(彰化縣)在費率核定(核可)程序上的權責歸屬。這些爭議甚至淪為圖利、瀆職等近似於政治口水的相互攻訐,實則,在2016年聯合國氣候公約下的巴黎協定生效,到去年底推出落實協定的規則書(Rulebook)以來,全球都在積極回應聯合國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; IPCC)的地球危機呼籲,加強投入再生能源開發與部署以及相應的低碳產業轉型,並開始依據各自國家提出的「國家自定減碳貢獻」(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; NDCs)納入再生能源推動期程,以及透過後續的透明化規則,向全球揭示其對於減碳之承諾(commitments)。 對於世界上的所有國家,再生能源是全球永續、國家轉型發展的關鍵事務,台灣又如何能把這些問題縮小到價差、圖利與瀆職呢? 風電與太陽光電已是地球對抗暖化不可或缺的條件 目前在整個全球的再生能源推動方向上,掌握太陽光電及風電,已成為國際趨勢。依據二十一世紀再生能源網絡(Renewable Energy Network for 21st Century; REN21)的2018全球再生能源狀況報告(Renewables 2018 Global Status Report),[1]誠如下列圖表所示,2017年全球新增電力裝置容量中,有70%是再生能源,其中在不包括水力的1081GW中,除太陽光電的402GW外,就是風電的539GW。 圖1,出處:Available at: http://www.ren21.net/gsr-2018/pages/summary/summary/ 「做中學」,或有成本與外部成本是大家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回顧台灣的能源發展政策綱領(106年4月修正)以及2025年的能源配比,亦同樣以太陽光電(20GW...